储能工程系现有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承担本科生及硕士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与电化学储能技术、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及催化材料等。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国际交流条件。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新型储能设备的原理与开发利用、能源洁净高效转化利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他们具有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元器件研发的能力,主要包括相关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分析及工艺研究,有效承担储能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教育与教学工作等。
专业特色:(1)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基于清洁能源的存储需要及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削峰填谷等场景需求,储能行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规模储能技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 响应国家教育体系改革: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支撑储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全面推进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保障储能行业持续高效的发展。3) 依托学校强势学科基础: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于2020年成功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504T),并于2021年9月开始招生。本专业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一流本科专业和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进行建设,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我校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展进行了长期规划和完备的配套工作。专业现有固定专职工作人员13人,博士生导师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与方法、材料物理与化学、储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热传质学、热质储能技术及应用、氢能与燃料电池、化工原理、储能系统设计。就业方向:学生毕业主要面向新能源、环保、机械、设备、重工、化工、矿产、地质、汽车、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等涉及储能材料、器件与储能系统开发、制备和应用的行业从事创新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设计、工业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