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创新团队 » 正文

有机功能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团队

  2001年,胡知之教授作为鞍山市引进的高端人才和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特聘教授开始了回国创业之路。利用在国外的科研成果引进民营资本2000万元,带领团队在学校组建了有机光电材料研发中心、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建了OLED显示器联合开发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2004年有机光电材料研发中心获批省属高校有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归国工作的十七年来,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973” 、“863”项目子课题项目各1项,获批和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项。为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授权点的获批、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6月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耐高温无色光透明聚酰亚胺(CPI)膜材是柔性显示/照明、柔性太阳能电池、智能化穿戴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半导体载体或基板材料,由于涉及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材料,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和产品禁止出口政策。2006年开始,胡知之教授带领团队克服难关,历时十年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原料单体到耐高温CPI薄膜的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单体CBDA中试批量生产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鞍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先后研究开发了30余种(含氟)二胺单体,为实现高端PI材料的产业化创造了必要条件。2013年带领团队完成了宽幅60cm的CPI卷膜中试批量生产。该薄膜在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办公室主持的863专家论证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得到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评价。2016年国家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及航天航空、军事领域材料全面国产化要求,国家已启动的航天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中急需耐高温CPI薄膜材料。为响应国家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打破国外在高端PI材料的技术垄断与产品进口封锁,带领团队用批量生产的单体,历时一年经过五次产业化试验,得到幅宽1米膜厚30微米、42微米两款工业化量产的耐高温CPI薄膜。该国产化产品作为国家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组件材料被采用,并列入材料采购目录,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填补了一项新材料空白。2017年作为省教育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辽宁奥克集团股份公司签署了高端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投资2亿在鞍山高新区建设高端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生产基地。为更好开展PI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2017年学校获批建设省发改委高端聚酰亚胺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一、特种聚酰亚胺材料

  二、绿色有机合成与精细有机化学品开发

  三、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

  四、能量转换材料

  团队成员:

  胡知之: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

  胡君一: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与精细有机化学品开发

  李 晓:教授,博士,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

  鲁云华: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

  肖国勇: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

  王永飞: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能量转换材料研究方向

  赵洪斌: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

  迟海军: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

  董 岩: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特种聚酰亚胺材料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