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冶金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团队针对钢铁工业的高能耗、重污染、高消耗的特点,从冶金和废弃物处理及余热回收等方面展开研究。自团队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钢铁冶金资源回收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冶金炉渣高附加值循环利用;应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冶金和工业炉等高温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由4名教师和若干名研究生组成,其中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主要研究领域为:(1)冶金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与余热回收;(2)固体废弃物熔融处理与回收利用;(3)离心粒化制备功能粉剂;(4)冶金过程和工业炉窑CFD数值模拟。
团队成员近些年承担和完成多项省级项目,并与诸多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优化实现单座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的年经济效益570万元和年出铁200万吨的单座高炉的年经济效益1500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sses, Metals, Minerals, Trans. Indian Inst. Me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Metallurgy,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ultiphase Flows, 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等高水平期刊上。
团队负责人:赵明博士
赵明,冶金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团队负责人,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支部书记,2014年毕业于日本琦玉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辽宁省一流课程建设负责人。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4辽宁省首批科技专员。主持海工钢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授权及转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长期从事冶金固废资源回收利用及优化炉窑结构操作节能降耗等领域研究,改变热风炉结构与操作优化节能降耗减排本方面,运用CFD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现场热风炉结构改造与操作实践进行优化研究。教学方面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第八届全国西浦教学大赛优秀奖,2022年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暨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入围决赛选手,2022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校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校混合教学大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称号等。
主持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GSKL-USTLN(2020)01),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课题编号2017LNQN17),参与横向课题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热风及物料喷吹数值模拟(课题编号2019-07-84),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炉窑能效评价及热工诊断(课题编号ZB2003020090/001)。成功与企业转化发明专利1项:一种聚焦跟踪单个炉渣液丝破碎成滴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20181 0257799.0)。通过CFD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现场热风炉结构改造与操作实践进行优化研究。针对某钢厂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基于三维稳定态CFD数值模拟所建立的蓄热室格子砖单孔道二维非稳定态CFD模型,对燃烧期烟气和送风期冷空气在格子砖孔道内的流动及热交换过程进行了连续多周期高效率的数值模拟计算,从而能够快速预测不同操作参数条件下热风温度。此外针对熔融高炉渣离心粒化过程中熔渣液丝破碎行成液滴的模式,建立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水-空气两相流的三维CFD模型,以便与熔融炉渣液丝在旋转杯施加的离心力作用下分解成液滴的过程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实现高炉渣资源回收利用的合适的设计与操作条件。
首席教授:潘玉华教授
潘玉华,团队首席教授,男,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瑞典律勒奥理工大学(Lule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获得过程冶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炼钢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工作和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做研究员工作。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热能工程和冶金废弃物处理与余热回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专长于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特别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模拟冶金过程中的燃烧、流动与传热现象并优化相关的炉窑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在CSIRO工作期间,潘玉华作为项目组副组长和核心技术研发研究员,与团队成员合作成功地开发了转盘离心法干式粒化高炉熔渣与余热回收新技术并且把该技术放大至日处理144吨炉渣的半工业性规模。
潘玉华于2015年特聘回归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担任材料与冶金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该校任职期间,潘玉华率领团队开发了更高效的一体化集成的冶金熔渣离心粒化与余热回收技术。而且,该团队将该技术与浸没式喷枪顶吹(TSL)熔池熔炼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熔融还原炼铁和处理冶金固体废弃物及回收余热技术。该技术可将固体废弃物全部转变为高玻璃体含量的炉渣颗粒和金属颗粒,从而实现固体废弃物零排放。此外,潘玉华还主持完成了横向课题“改善热风炉内气流分布与传热的CFD仿真技术研究”(课题编号:HZ2018009)和“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热风及物料喷吹数值模拟”(课题编号:2019-07-84);合作主持完成了课题“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炉窑能效评价及热工诊断”(课题编号:ZB2003020090/001)。累计到校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撰写20余篇技术报告。
青年骨干:蔡昌友讲师
蔡昌友,团队骨干成员,男,讲师。2008年毕业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电气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入职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从事冶金自动化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2018年进入鞍山市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库专家。
参与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反步法的非线性高阶全驱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课题编号LJKMZ20220655);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电磁法检测结晶器内钢水液位的研究”(课题编号LJKFZ2022019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加压电渣重熔水气平衡控制技术及其对熔速的作用机理”(课题编号LJKZ0276);。在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METALS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检索4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0件;参与编写国内《电工电子实训教程》教材1部。